强夯法的设计

2019-10-12

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,砂土,低饱和的粉土和粘性土,湿陷性黄土,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。对高饱和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地基,可采用强夯置换法,即在场地铺天或夯坑内回填块石,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。其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有效加固深度,单位夯击能,夯击次数,夯击遍数,夯击点布置和处理范围等。现分别阐述如下:

1.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,又是选择地基方案的重要依据。一般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。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根据国家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—2002》进行估算。

2. 强夯法单位夯击能是指施工场地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夯击能。应根据地基土类别,架构类型,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,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具体夯击能。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土的单位夯击能应比粗颗粒土适当大些。

3. 强夯法的夯击次数应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,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原则。

4. 强夯法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,一般情况下,点夯可采用1—3遍,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。

5. 强夯间隔时间是指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,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失。

6. 强夯法夯击点布置是否合理与夯实效果及施工费用有直接的关系。夯击点布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,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。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2.5—3.5倍,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,也可适当减小。

强夯法的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。


分享